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3:52:50  浏览:84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的通知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府发[2004]45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长春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一月五日

长春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

第一条 为了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制作、掌握的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以纸质、胶卷、磁带、磁盘以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反映的文件资料。

本规定所称的政府机关,是指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第三条 除本规定第八条所列依法免予公开的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均予以公开或者依申请予以提供。

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及时、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条 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是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并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监督检查。

各政府机关应当指定本机关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专门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其具体职责是:

(一)负责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事宜;

(二)受理和处理向本机关提出的索要政府信息申请;

(三)保管、维护和更新或者督促本机关有关机构保管、维护更新本机关的政府信息;

(四)组织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目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依据本规定,要求政府机关向其提供有关的政府信息。

第六条 政府机关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方面

1. 市政府规章、各政府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

2. 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

3. 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各类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

(二)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方面

1.政府机关重大事项决策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政府机关有关会议决策的相关事项;

2.影响公共安全、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依审定程序进行公开;

3. 扶贫、优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公共定价等方面的依据、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

4.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情况;

5. 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实施机关的决定和监督检查结果等情况;

6. 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依据、标准等情况。

(三)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

1. 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

2. 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

3. 政府财政预算和实际支出以及适宜公开的审计情况。

(四)政府机构和人事方面

1. 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和权限及其调整、变动等情况;

2. 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拔干部的条件、程序和任用结果等情况;军转干部安置、职称评定等人事工作情况;

3. 政府机关的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及其调整、变动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七条 政府机关拟作出的决策、制定的规定或者编制的规划、计划、方案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在制定过程中,起草机关或者决定机关应当将草案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第八条 下列政府信息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

(四)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事项,但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可能会危及其他组织、个人财产或生命安全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免予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本规定第六条要求获得政府信息的,可以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掌握政府信息的政府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二)所需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政府机关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供申请人填写使用。

第十条 政府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况给予书面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及时提供,或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

(三)不属于受理机关掌握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掌握机关的,应告知其联系方式;

(四)申请提供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五)对于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告知申请人更改、补正申请内容。

(六)要求提供的政府信息含有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政府机关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第十一条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除可以当场予以答复的外,政府机关应当自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依照本规定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政府机关应当在申请人办妥申请手续后当场提供;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提供。

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政府机关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 政府机关应当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审定程序,依程序公开政府信息。

(一)凡属于主动公开和依本规定符合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按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的管理权限予以公开;

(二)凡涉及疫情、灾情、重大突发事件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企事业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工作秩序和个人正常生活的政府信息,以及有关重大决策的信息,是否暂时免予公开,应报市政府办公厅审定;

(三)涉及保密内容的政府信息经保密部门审核,由市政府办公厅审定。

第十三条 根据本规定第六条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形式及时予以公开:

  (一)《长春政报》或者《长春日报》等其他报纸、杂志;

(二)互联网上的市政府门户网站;

(三)政府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

(四)在政府机关主要办公地点等地设立的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政务公开板(栏)、电子屏幕或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者设施;

(五)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形式。

第十四条 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或依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提供的信息,发现错误的,由其发布或提供的政府机关及时予以更正。属于公开发布的,应当重新公布;属于申请提供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并重新向申请人提供经更正的正确信息。

第十五条 政府机关应当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目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应适时更新。

第十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要保证时效性。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5日内向社会公开。各政府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公开。除此之外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时间应当自政府机关做出公开决定之日起7个有效工作日内予以公布。

第十七条 政府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代表本级政府和部门,向社会发布政府信息。

第十八条 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向公众免费提供;政府机关依申请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可以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递送等成本费用,收费标准由市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收取的费用全部上缴财政。法律、法规对收费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政府机关应当将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向社会公开,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政府信息公开事宜提出咨询和投诉。

第二十条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考评。政府机关违反本规定的,由市政府办公厅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监察部门或者主管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政府机关未依本规定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政府办公部门、监察机关举报。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适用于本机关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4年10月30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议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

刘新兵

  民事裁判文书是法律的具体化,直接处分当事人的民事权益,是体现法律科学化的重要标尺。现行民事裁判文书存在许多弊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一)应以司法解释形式确认对民事裁判文书制作的要求。

  现行法律只有民事诉讼法第138条规定民事判决书应当写明的几个内容,但很抽象,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既已对刑事裁判文书作了规定,也要对民事裁判文书作相应规定。

  (二)民事裁判文书的内容应尽量作到详细、具体、论理充分,要反映诉讼过程的全貌,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外,要将审判的一切活动公之于众。

  1、民事裁判文书的“首部”中应加入有关本案诉讼过程的内容。如果超过审判期限,还应当说明原因。

  2、民事裁判文书的“事实”部分应充分反映案件的全部事实和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要将双方当事人的全部主张和理由都写进裁判文书中,宁繁勿简。不可片面追求简炼、概括,致使曲解或遗漏当事人的主张和理由,更不可断章取义、避重就轻。

  3、对证据的表述应当符合证据法原理。

  (1)当事人双方所提交的所有证据都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列出;

  (2)当事人双方所提交的证据应分别列为原告方证据和被告方证据;

  (3)对未予认定的证据应分别说明不予认定的理由。

  4、民事裁判文书应就证据、事实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充分合理、逻辑严密的论理,做到以理服人,体现专业水平。

  (1)要有严密的逻辑性。首先,为了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必须寻找最适用的法律,并且所有适用的法律都应予以考虑,不能从实用主义出发,对应适用的法律有所取舍。其次,案件事实、所适用的法律和裁判结果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裁判结果必须是从事实和法律推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2)要对案件事实如何适用法律进行充分的论证。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实体上作出裁判都应进行充分的论证,不能简单地从法律条款直接到裁判结果,中间不作任何论证。

  (3)论述要有法理性。民事裁判文书属于专业性的法律文书,因而其论述要具有法理性,要使用法律语言、运用法律原理和法律逻辑进行论述。法律语言具有明确而固定的含义,使用法律语言运用法律逻辑进行论述更利于作到严密而明确,便于执行。

  (三)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必须同错案责任追究制改革相结合。因为裁判文书太简单、太概括,因而,导致裁判错误的原因也就被掩盖起来。只有改革裁判文书,将案件所有情况包括证据、双方主张的事实和理由、法庭认定的事实和理由、裁判依据和理由统统落在纸上,才能辨别导致裁判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审判人员认识上的偏差还是因为故意或过失,错案责任追究制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民事裁判文书应全面、准确地引用法律。

  凡是法官据以裁判的依据都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明示,即使是参照部门和政府规章作出的裁判也应在裁判文书中予以说明。相反,任何不向社会公开的内部文件则不应作为裁判的依据,也不得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引用。这样才能体现司法活动的透明度。


民用航空运输不定期飞行管理暂行规定(附英文)

国务院


民用航空运输不定期飞行管理暂行规定(附英文)

1989年3月2日,国务院

规定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航空权益,保证航空运输安全,促进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之间,从事运送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中国和外国民用航空器的不定期飞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不定期飞行,是指不属于定期航班的民用航空运输飞行。
第四条 从事不定期飞行,必须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飞行。申请和批准程序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
第五条 从事不定期飞行,必须遵守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的运输规则,并不得影响定期航班的正常经营。
第六条 从事不定期飞行的空勤人员和航空器,必须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具备机组人员执照、航空器登记证、航空器适航证和按照有关规定应当携带的其他证件和文件。
第七条 外国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经营飞入或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运输业务的不定期飞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该外国政府签订的航空运输协定中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外国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不得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任何两点之间不定期飞行的运输业务。
第九条 对外国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经营取酬运输业务的不定期飞行,中国方面有权收取航空业务权补偿费。
第十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始发的前往外国的运送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不定期飞行,应当由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优先经营。
第十一条 不定期民用航空运输的运价、运价条件及其管理办法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会同国家物价局制定。
第十二条 除经中国民用航空局特准者外,从事非取酬的不定期飞行的外国航空器,只能飞抵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个指定地点,并不得载运非该航空器的原载人员或者原载货物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也不得将原载人员或者原载货物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第十三条 从事国际运输的不定期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规定办理边防、海关、卫生检疫和安全检查等项手续,并按规定缴付费用。
第十四条 从事不定期飞行的外国航空器及其机组成员和所载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按规定缴付各项费用。
第十五条 从事不定期飞行的外国航空器的经营人,必须投保该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飞行时对地面第三者造成损害的责任险;如果从事运送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不定期飞行,还必须投保法定责任险。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中国民用航空局有权给予警告、罚款、勒令中止飞行或者吊销有关证件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INTERIM PROVISIONS GOVERNING NON-SCHEDULED FLIGHTS IN CIVIL AIRTRANSPORT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INTERIM PROVISIONS GOVERNING NON-SCHEDULED FLIGHTS IN CIVIL AIR
TRANSPORT
(Adopted at the 31st Executive Meeting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January 3, 1989, promulgated by Decree No. 29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March 2, 1989 and effective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Article 1
These Provision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in aviation, ensuring safety in air transpor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ir transport.
Article 2
These Provisions shall apply to the non-scheduled flight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ircraft engaged in carrying passengers, baggage, cargoes and mail
within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rticle 3
The term "non-scheduled flights" referred to in these Provisions denotes
civil air transport flight other than scheduled air services.
Article 4
The operation of non-scheduled flights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submission
on an application to the 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CAAC) for
its approval. The applic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CAAC.
Article 5
The operation of non-scheduled flights shall abide by the transport
regulations formulated by the CAAC and may not affect the normal
operations of scheduled flights.
Article 6
Air crew and aircraft engage in non-scheduled flights shall meet the
criteria or be up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stipulated by the CAAC and
possess and bear a Crew Licence, the Aircraft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the Aircraft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and other certificates and
documents as required to be on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7
The operation of non-scheduled flights for 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 into
or out of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y a
foreign civil air carrier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n the air transport agreement entered into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foreign
country to which the said carrier belongs.
Article 8
No foreign civil air carrier may operate non-scheduled flights for
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 between any two points within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9
To remunerated non-scheduled flights for 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
operated by foreign civil air carrier,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levy compensation for the grant of air traffic right.
Article 10
Chinese civil air carriers shall have the priority to operate non-
scheduled flights originat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destined for foreign countries, for carrying passengers, baggage, cargoes
and mail.
Article 11
The tariffs and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for non-scheduled flights in civil air transport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CAA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ommodity Prices.
Article 12
Unless otherwise specially approved by the CAAC, a foreign aircraft
engaged in non-remunerated non-scheduled flights may only land at
designated point within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may not carry out of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y people or cargoes other than those the aircraft has
originally carried on board, nor may it leave within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y people and cargoes it has
originally carried on board.
Article 13
Aircraft engaged in non-scheduled flights fo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shall complete such procedures as border inspection, Customs clearance,
quarantine and security examination and pay the fe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4
Foreign aircraft engaged in non-scheduled flights and their crew members,
and the passengers, baggage, cargoes and mail that they carry on board,
whether entering or leaving, or remaining within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abide by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rul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ay various
fees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5
Operators of foreign aircraft engaged in non-scheduled flights must cover
liability insurance against damage that the aircraft may incur to the
third party on the ground while flying within the territorial sphe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y must also cover the statutory
liability insurance if they operate non-scheduled flights for carrying
passengers, baggage, cargoes and mail.
Article 16
The CAAC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impose such penalties upon those units
and individuals that violate these Provisions, as warning, fine,
compulsory suspension of flights or revocation of relevant certificates.
If the violation constitutes a crime, the judicial organs shall
investigat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those responsible.
Article 17
The CAAC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Provisions.
Article 18
These Provisions shall become effective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