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执行案件都以终结执行裁定结案吗/戴洪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3:21:08  浏览:96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执行案件都以终结执行裁定结案吗

戴洪斌


  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一个执行案件结案了,都要下终结执行裁定,如果该执行案没有下终结执行裁定,该案就不能算是执行结案。果真是这样的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执行案件如何才算是执行完毕,以何为执行完毕的依据和标准?

一、有关终结执行的法律规定

  有关执行终结的法律条文,主要见于《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5条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第六项的规定,裁定终结执行。”106条规定:“中止执行和终结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中止或终结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百三十四条为有关执行终结裁定的主要规定。
  按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属于“(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这六种情形的,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该执行案件终结执行,并制作终结执行裁定。分析《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各种情形,当然不是执行结案的所有情形,甚至还不是执行结案的主要情形。如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全部得以实现这一情形,就不包括在这一有关执行终结的条文中。
  有的意见认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六)项,应是包括了诸如“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全部得以实现”等情形。确实是这样的吗?

二、执行结案方式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规定:“执行结案的方式为:(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2)裁定终结执行;(3)裁定不予执行;(4)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规定,明确了人民法院执行案件的结案方式,具体分为了四种,第一种执行结案方式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第二种执行结案方式是裁定终结执行,第三种执行结案方式是裁定不予执行,第四种执行结案方式是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聊且将这四种执行结案方式作个简称,为:完毕执行,终结执行、不予执行,和解自行)。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规定,将裁定终结执行作为了执行结案的方式之一,是执行案件的四种结案方式之一,排在了四种执行结案方式的第二位,而不是执行结案唯一的结案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规定十分重要,明确了,除了《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这六种情形,应该裁定终结执行,以此作为执行结案的一种方式之外,还有另外的三种(完毕自行,不予执行,和解自行)也是执行结案方式。

三、对各种执行结案方式的具体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执行结案的方式为:(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很显眼的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是与“裁定终结执行”并列的一种执行结案方式,该种(1)情形应不是包括在与其并列的(2)情形下的第六种即第(六)项小的情形即“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中。可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六)项“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没有包括“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执行结案的方式为:(3)裁定不予执行;”同样的,“裁定不予执行”也是与“裁定终结执行”并列的一种执行结案方式,该种(3)情形也应不是包括在与其并列的(2)情形下的第六种即第(六)项小的情形即“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中。可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六)项“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没有包括“裁定不予执行”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规定:“执行结案的方式为:(4)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同样的,“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也是与“裁定终结执行”并列的一种执行结案方式,该种(4)情形也应不是包括在与其并列的(2)情形下的第六种即第(六)项小的情形即“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中。可见,《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六)项“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没有包括“裁定不予执行”情形。

四、执行结案方式不只是裁定终结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执行结案的方式为:(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2)裁定终结执行;(3)裁定不予执行;(4)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规定了四种执行结案的方式,包括了完毕履行,终结执行,不予执行,以及执行和解。裁定终结执行,只是执行结案四种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执行结案方式。
  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别是国家赔偿工作中,多是习惯性地认为,执行案件结案了,其结案方式一定是要下终结执行裁定的。如果执行案件没有下终结执行裁定,该执行案就不能算是执行完毕,也不算是执行案件的结案,而还是在执行程序之中。这是已经有一定普遍性的认识。
  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来看,符合终结执行相关六种情形的,才予裁定终结执行。符合不予执行相关规定的,则下裁定不予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的,则不下终结执行裁定。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的,也不下终结执行裁定。在具体的执行案件中,要看案件执行的具体情况,以此来确定以不同的方式来作为执行案件的结案方式,而不是一概以裁定终结执行来作为执行结案方式。

五、有关终结执行裁定文书样式的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文书样式(试行)》录入了终结执行裁定书样式,这一终结执行裁定书样式,其引用的法律条文就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六)项(注:这应是笔误,应是包括了该条中的六项中的所有各项,而不只是该条的第六项)。如果在执行中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同时还要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5条的规定。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执行法律文书样式来看,有关终结执行裁定,也只是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六种情形,而不适合执行的其他的情形。执行文书中的终结执行裁定文书样式,是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2)的具体规定和相关精神,是一致的。

六、对于有关执行结案方式相关规定的初步思考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08条“执行结案的方式为:(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2)裁定终结执行;(3)裁定不予执行;(4)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的相关规定,执行案件结案方式应是包括了四种:执行完毕、终结执行、不予执行、和解执行。有的执行结案要下相应的裁定书,如终结执行的要裁定终结执行,不予执行的要裁定不予执行。而对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即执行完毕的,《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并未明确规定要下相应的裁定书,以体现执行结案。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即执行和解的,《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未明确规定要下相应的裁定书,以体现执行结案。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文书样式(试行)》也未录入执行完毕、执行和解的相关执行结案法律文书样式。
大家都知道,执行结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项,表示了执行事务的完毕和执行案件的完成。而在这一重要的环节中看到,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是,有的情形(终结执行、不予执行)要下相应的裁定,以体现执行结案。而有的情形(执行完毕、执行和解),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要下相应的裁定,以此来体现执行结案。这是相关规定在执行结案方式上的不一致之处,都是执行结案却表现不一,总让人感到执行案件在执行结案上不规范,不完善。
  按照有关规定,终结执行的案件,以裁定来结案。不予执行裁定,也以裁定来结案。可以这样想,对于执行完毕的执行案件,也是可以比照这终结执行、不予执行的文书样式要求来制作,以裁定来作为执行结案的方式。对于和解执行的执行案件,也是可以比照这终结执行、不予执行的文书样式的要求来制作,以裁定来作为执行结案的方式。这是一种探索性的想法,但是这一想法应是具有意义的,以一种规范的文书来作为各类执行结案的统一的、一致的依据,以使执行工作更加规范和严肃,以使执行案件的执行结案与否一目了然,而不是还要深入到具体的执行案卷中去,细细翻阅和解协议,以及相应的拍卖、变卖裁定和执行笔录等材料之后,才能确定该执行案件是否已经结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对保险机构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财务监管若干事项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加强对保险机构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财务监管若干事项的通知
保监财会〔2006〕701号

  

各保险公司:

  为适应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切实履行对保险行业的财务监管职责,健全统一归口管理的行业财务监管体制,为下一步实施对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并表监管做好准备,有效防范和化解行业财务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现就加强对保险公司(含集团公司、控股公司)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以下简称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财务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管理制度备案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一)本通知所称保险公司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是指保险公司能对其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除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之外的各类经济实体,包括保险公司所属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他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或投资项目。保险公司所属境外保险机构,是指保险公司能对其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境外的保险营业机构,其中包括境外分支机构,但不包括在境外设立的代表处、办事处等非营业性机构。

  (二)保险公司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和整个行业的资产安全和偿付能力,是促进保险业发展和防范保险业风险的重要环节。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以财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将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的会计核算、筹资、投资、资金收益分配、预算、业绩考核等财务管理活动纳入公司整体财务管理的框架中,在符合公司治理原则的前提下,切实履行对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应尽的财务监督职责。

  (三)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长期股权投资尤其是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的长期股权的日常管理,将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报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备案。有关制度和办法修订后,应向保监会及时更新备案材料。

  (四)保险公司应当将其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重大财务决策、事项,以及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有可能对保险公司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及时向保监会报告。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重大财务决策、事项包括:转让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股权;投资设立或参股非保险类经济实体或境外机构;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上市融资等。可能对保险公司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包括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发生严重亏损或进行重大债务重组等。

  (五)对于不具备持续经营条件或已无法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例如停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监管部门接管等),保险公司应当加强清理整顿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保监会报告。

  二、建立财务报告的定期报告、外部审计和监管审核制度。

  (一)各保险公司于每年4月30日前,向保监会财务会计部报送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上一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的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其中,境外保险机构的财务报告应分别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境外机构所在国(地区)会计准则编制。

  (二)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的财务报告和所属境外保险机构按所在国(地区)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三)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本身属于控股管理机构,不从事实体经营的,保险公司在报送该所属机构财务报告的同时应报送其控股管理的下一级经济实体的财务报告。

  (四)不具备持续经营条件或已无法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可以不报送财务报告,但保险公司应当向保监会附送专题报告,汇总说明该类机构上一会计年度的经营情况、清理整顿情况或清算情况。

  (五)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的财务报告实施监管审核。对违反国家财会制度和监管法规的,保监会将根据监管职责实施查处,不属于保监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移送其他监管部门查处。

  三、其他事项

  (一)凡投资有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的保险公司,应于2006年8月15日前向保监会财务会计部报送以下材料:

  1.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见附件);

  2.保险公司财会部门制定的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制度、对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的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3.所属非保险和境外机构经审计后的2005年度财务报告。其中,电子文本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ac_jgc@circ.gov.cn 。

  (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保监会财务会计部报告。

  

  联系人:郭菁栗利玲

  电话:010-6628618266286183

  传真:010-66288102

  

  附件:所属境内非保险类经济实体和境外保险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



                      二○○六年六月三十日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政发(2000)85号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泰安市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OOO年十月九日



泰安市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客运出租汽车的治安管理,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客运出租汽车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客运出租汽车是指座位定员七人以下(含七人)的出租汽车。
第三条 市、县(市)公安机关是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
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支队负责泰安市城区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维护客运出租汽车的治安秩序。
第五条 从事客运出租汽车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客运出租营运证》之日起十日内应当安装报警装置、隔离装置等安全设施,经当地公安机关检验合格后,给予治安管理登记。登记时应出示下列证件:
(一)《机动车行驶证》、《客运出租营运证》;
(二)车主身份证明以及驾驶员身份证、驾驶证;
(三)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十日内到公安机关办理治安管理变更登记:
(一)更换车型、车辆牌照号码、车身颜色的;
(二)停业、复业的;
第七条 客运出租汽车长途行车或夜间到市区外送客时,应到公安机关设置的出租汽车出城登记处进行登记。
所称夜间是指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的晚19时至次日凌晨5时和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的晚18时至次日凌晨5时。
第八条 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在车窗玻璃上粘贴或悬挂太阳膜、反光纸、布帘等遮挡物;
(二)夜间营运的,应有陪同人员;
(三)不得擅自拆除和改装安全设施;
(四)不得为赌博、嫖娼等违法行为人提供方便条件;
(五)不得运载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六)不得隐匿乘客遗失物品;
(七)发现违法犯罪活动或犯罪嫌疑人,应及时报告公巡机关;
(八)不得强拉或欺诈乘客,不得与社会闲杂人员串通坑骗游客,不得打架斗殴、聚集闹事或从事其他有损泰安形象的行为;
(九)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有关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第九条 乘客乘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车内进行非法活动;
(二)不得破坏车内安全设施;
(三)不得非法携带枪支、管制刀具;
(四)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第十条 客运出租汽车公司应当有专人负责治安防范工作,建立相应的治安防范制度,协助公安机关搞好出租汽车的治安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从事客运出租汽车经营的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反劫持训练及处置突发情况的方法,增强其自防能力。
第十二条 客运出租汽车必须保持安全技防设施状况良好。公安机关应当定期对客运出租汽车的安全防范设施进行检查,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 对无牌、无证和非法营运的车辆,由公安、交通部门依法处罚。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或处理。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论。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应依法对客运出租汽车进行治安管理,对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