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是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书/张绍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12:16:38  浏览:93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法》是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书

湖北伟宸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绍明
地址:汉口新华下路9-1号 邮编:430015



人民网上有一篇网友的评论,说劳动法是平衡劳资关系的大法。该网友是有法律功底的,他尚且发出这样的声音,普通公民对劳动法的认识可想而知。
法律追求公平,但也有一些法律偏重于保护弱势群体。《消法》旨在保护消费者,《劳动法》同样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它是一部劳动者的保护法决不是平衡劳资关系的大法,《劳动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表明制定劳动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翻开劳动法的条文,都是用工单位的义务、劳动者的权利。它所包含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保护等规定被统称为“劳动基准”,是法律给用工单位划的“底线”,也是法律规定用工单位给劳动者最起码的待遇。任何用工单位给劳动者的待遇只能高于劳动法的规定,不能低于劳动法的规定,这种规定是一种强制性规定,容不得半点讨价还价。
劳动法是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书,违反这些强制性规定就是违法。对于违反劳动法中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保护等规定的行为,政府负有监管之责,政府的劳动监察部门义不容辞地要去查处。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也许是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许认为劳动法同其他法律一样,劳动者可以与用工单位协商解决的,他们能不管尽可能的不管。殊不知高于劳动法“劳动基准”标准的可以协商,低于劳动法“劳动基准”规定是不容许协商的,政府对那些违反劳动法强制性规定的用工单位只有查处的义务,没有协商的权利。
被劳动法遗忘的一大群体是民工。民工是农民还是工人可以有争论,民工是劳动者勿容置疑。《劳动法》颁布已经十年,但《劳动法》的阳光从未照耀在民工身上。且不说社会保障和各种劳保福利对民工是一种奢望,就是最低工资、最长劳动时间、工资每月按时发放这些作为劳动者最起码的权利也没有在民工身上很好地实施。去年年底,一场声势浩大的帮民工“讨工钱”运动引起了全国人民对民工群体的普遍关注,但所“讨”的也仅仅只是“工钱”,民工的超时加班、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为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也都是劳动者依法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在劳动法中清清楚楚。
劳动法到今天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与人们对劳动法立法精神的误解有关。很多人还把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看作拿破仑时期《法国民法典》中的“劳动力租赁”关系,劳资双方什么都可以协商,十九世纪后期劳动法就已经从民法中分离出来,政府制定劳动待遇、劳动条件的基准成为世界的通例,因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既涉及经济的发展,也涉及社会的稳定。如果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劳动者最起码的利益为代价,它所遗留的社会问题会是长期难以弥合的。
不仅是用工单位,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更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劳动法不是平衡劳资关系的大法,它是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书,对违反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基准”的种种行为,政府职能只能查处不能搞什么“平衡”。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三届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推动本市软件产业的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第二条 鼓励软件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过5到10年的努力,深圳能有若干国内软件骨干企业,能够创建若干知名品牌,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部分需求。力争到2010年使深圳软件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我国软件的主要开发基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第三条 市政府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2004年前,市政府从财政拿出5亿元人民币作为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条 建立国家级的软件开发园区。软件开发园区由政府出部分资金牵头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按市场规律建设和管理。“十五”期间,市政府每年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安排5000万元,用于软件开发园区建设。
第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在安排科技发展资金年度计划时应优先支持软件研究开发,每年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
第六条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2010年底以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征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七条 新创办软件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行“两免八减半”;国家规划布局内的软件企业,或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软件企业,实行“五免五减半”,其中第三至第五年已交的减半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由市财政给
予补贴。
第八条 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减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九条 对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十条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到深圳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鼓励和支持深圳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结合深圳的实际和行业要求,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所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比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修订)的通知》(深府〔1999〕171号)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软件企业享有进出口经营权。
第十二条 鼓励软件企业通过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或CMM认证等国际资质认证。凡通过CMM—2级以上国际资质认证的,市外贸发展基金给予支持。
第十三条 软件企业出口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可凭本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按有关规定报关出口。
第十四条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要为软件的生产开发业务及时提供通关便利。软件企业在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时,享受“红色通道”专柜服务。
第十五条 对软件技术或管理人员出国,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国有效”的方法。软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业务需要经常往返港澳,可申请办理多次往返港澳证件;因业务需要派员赴境外培训,不受本市因公出国培训计划的限制。
软件企业人员出国(境),经有关部门审核,市外事部门批准,可持因公护照(证件)出国(境)。
第十六条 鼓励深圳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软件学院或软件专业,举办软件专业职业培训;理工科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应设置软件应用课程,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第十七条 设立软件企业孵化器。对于进入孵化器的新创软件企业,政府在科技专项经费中安排资金补贴。
第十八条 从事软件工作的软件系统分析员和系统工程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或有重大发明创造的软件开发人员,准予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深圳落户(不分随迁或工作调动),免交城市增容费。
第十九条 鼓励高校扩大软件专业招收规模;支持和鼓励软件大中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化工作站环境,吸引国内外软件类青年博士来深工作。
第二十条 鼓励政府机构在同等条件下采购国产优质软件产品。优质软件产品应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市内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采购信息产品(含软件,下同),企业利用政府拨款或专项优惠贷款购置电子信息产品,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
产进行核算,经税务部门批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缩短,最短为2年。
第二十一条 遵照国家规定,对软件企业实行认定和年审制度。年审不合格的企业,取消软件企业的资格,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将软件企业认定的初选结果,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审核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打击走私和盗版软件,严厉查处组织制作、生产、销售盗版软件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本政策所述的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是指在深圳行政区域内设立的、经批准认定后的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不分所有制性质,均可享受本政策。
第二十五条 本政策由市经济发展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01年1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法〔2009〕1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现就2009年度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09年是“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启动之年、开局之年。各级法院要充分认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认真研究人民法院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全面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使广大干警的思想政治觉悟有新提高,司法能力水平有新提高,司法作风形象有新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

——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对人民法院新时期工作指导思想更加认同,在增强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和国情意识上有新认识。

——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更加密切,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便民措施得到认真落实。

——司法能力进一步提高。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院长轮训计划和人民法院全员教育轮训规划全面启动,法官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新提高。

——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制度建设,管人管案管事紧密结合,案件质量评查、案件流程管理和办案绩效考评等工作有新进展。

——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五个严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巡视督察、廉政监察、违纪惩戒、过错问责等机制、制度更加健全。

二、工作重点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本年度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工作重点是增强司法为民意识,落实司法便民措施,狠抓公正、廉洁司法和制度建设。

(一)重点研读的文件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今年2月1日对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指示;

2.中央政法委编写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读本》;

3.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学习讨论参考资料》。

(二)重点研讨的题目

1.如何充分认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主题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发展?

2.当前,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都有哪些新要求、新期待,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如何理性看待对人民法院工作的自我评价与人民群众和社会评价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4.如何完善审判执行工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5.如何完善人民法院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效预防和惩治司法不廉洁行为,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对“三个至上”重要指导思想认识不到位,“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思路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内部监督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少数干警司法不公、不廉等问题;

3.内部管理的水平不高,少数干警精神状态不佳、司法能力较弱,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重点抓好的工作

1.深化对“三个至上”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妥善处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2.组织开展专项培训。重点抓好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院长的集中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全员教育轮训规划。加强对审判执行人员和法院新进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

3.健全完善案件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案件流程管理,健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和审限监督机制,完善办案绩效考评体系和司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将办案绩效与奖惩、评先、晋级、晋职结合起来。

4.健全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按照“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要求,明确领导干部抓队伍管理的职责权限,严格机关考勤制度、着装制度、用车制度及其他行政管理制度;着力改变一些基层法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纠正少数法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举止不端庄、语言不文明、行为不检点、着装不规范等问题。

5.继续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廉政监察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围绕落实“五个严禁”规定,进一步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干警的职业道德教育、权力观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创新促进司法廉洁的机制、制度,构筑源头治腐的制度防线。

6.完善巡视督察制度。继续探索建立符合人民法院工作特点的巡视督察制度,着力解决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坚决纠正少数法院乱收费、乱拉赞助以及其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7.进一步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完善信访案件的接待、分流、处理工作机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总结信访工作经验,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全面推行院长接访制度,探索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努力从根本上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8.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进一步做好执行积案清理工作,努力实现执行积案清理工作目标;创新执行工作机制,规范执行程序,严格执行管理,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执结率,实现执行工作的新突破。

9.全面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强化司法便民措施;规范立案工作,简化立案环节,丰富立案方式,方便群众诉讼;鼓励法官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就地调解纠纷,减轻群众诉累;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扩大司法救助范围,规范诉讼救济和执行救济;切实转变司法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10.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大力宣传广大法院干警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及时应对负面舆论炒作。

三、工作要求

(一)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人民法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法院要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提高对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和基本方式,为搞好此项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及时设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级法院都要设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做到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抓,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各高级法院要在5月底前将本院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及组成人员名单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

(三)认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高级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本地区法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具体方案,并于6月中旬前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

(四)努力做好“结合”文章。各级法院要将主题实践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进行安排。

(五)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各级法院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创新活动的形式,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推动法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人民法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切实加强验收检查。今年年底前,各高、中级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组织对本地区法院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结合今年的活动内容,采取适当方式在当地群众中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各地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明年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连同检查验收情况于2010年1月底前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

二○○九年五月四日